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連線美國:求學,留遊學,創業等經歷是多方面的,今天的另類介紹:
縱觀商業奇才,喬布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都是“輟學派”的例子。最近,又有兩個二十幾歲的華裔年輕人因為輟學創業而闖入了公眾的視野。
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輟學去創業了?
26歲華裔妹子放棄哈佛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Eva Shang,她是一個出生在普通移民家庭的孩子。
令人吃驚的是,毫無背景的她,在考上哈佛後毅然輟學、創業打拼。先是登上了《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傑出人物的榜單,而今年,她的創業公司在6個月內成功籌集了超過4億美元,再次引起了《華爾街日報》的關注。
該公司的基金專注於私募債,這是華爾街的熱門領域,參與其中的人大多是具有頂級投行和私募股權公司背景的男性。
Eva Shang3歲隨家人移民到美國費城郊區。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她似乎是母親養家,父親信息不詳。她還有一個叫做Melissa的妹妹,患有肌肉萎縮症,需要坐輪椅。由於家境普通,沒有保姆,她不得不從7歲起就幫忙母親分擔起做家務的責任。
2013年,Eva靠著自己出色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為了鼓勵妹妹,她向玩具製造廠American Girl寫信,希望他們能推出一款象徵殘疾兒童的娃娃送給妹妹。
她還和妹妹Melissa共同創作出版了一本叫做《Mia Lee坐輪椅上學》的小說,並在亞馬遜上獲得了4.6/5的好評。後來,在她的輔導和幫助下,妹妹Melissa也被哈佛大學錄取。
作為第二代移民的Eva Shang,對融入美國主流、拒絕種族歧視有著很高的期待,但現實卻與她的理想相悖。
在中學時期,Eva Shang就掙扎在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的青少年焦慮中。她感到被主流社會所排斥,無法發聲。
很早的時候,Eva Shang便開始為改變現狀而努力。她意識到,如果所有的“局外人”和弱勢群體聯合起來,發起一場“反文化運動”,打破美國主流文化中的歧視,將可以改善少數族裔的生存環境。
所以,Eva Shang成為了一個民權活動的領導者,熱衷於為弱勢群體賦權,積極站出來發聲。
17歲時,Eva Shang帶著妹妹在TEDx活動中為殘障人士發聲,發表了《為什麼殘疾女孩很重要》的演講。
此後,她成為了《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一名供稿作家,以及聯合國基金會“女孩向上運動”(Girl Up campaign)的青少年顧問。並且,還參與到大咖雲集的SPARK Summit(全球最大的科學技術峰會)。
2013年,Eva Shang成功被哈佛大學錄取。
但Eva卻感到自己不適應哈佛的社交圈,她在回憶中提到,自己對法律和數據痴迷,但對於人際關係和社團、俱樂部等等,一點也不擅長。
於是,2016年,20歲的Eva結識了另一名來自哈佛大學的學生Christian Haigh,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輟學創業。
兩人離開了東北部來到了西海岸,這對好朋友開始了在矽谷闖蕩的生涯。
在創業的頭兩年,他們就獲得了世界頂級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公司的支持,拿到了屬於他們創業團隊的第一筆融資——150萬美元,並從 PayPal 的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 獲得了10萬美元的資助。
但對於他們想要涉足的投資行業來說,這160萬美元如同杯水車薪。
“我不怪他們,”Eva在談到拒絕她的投資者時說。 “如果我是一名投資者需要分配自己的資產,我也不會對一個20多歲做投資的年輕人投入太多。”
而這樣的小挫折也並沒有打擊到她。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Eva和Christian嘗試著讓他們的公司從其他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他們通過總結,提煉出了Legalist公司的優勢: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為那些看起來可能會打官司勝利的原告和律師提供貸款,然後抽取25%-30%的利潤。
在歷經波折的兩年裡,他們終於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第一支價值1000萬美元的基金。他們付出的努力不僅是一遍一遍修改融資方案,更是隨時調整自己的客戶,比如將重點對象定義為更容易的小型的案子。
熬過了前四年的初始期,疫情之後的Eva反而更加穩紮穩打了。漸漸的在2021年,這個25歲的華裔女孩已經在華爾街闖出了自己的名聲。
而到了下半年,她更是籌集了超過4億美元的資金,變得在華爾街家喻戶曉。因為在投資行業,絕大多數的成功人士都是年長的白人男性,而Eva作為一個年輕、瘦弱的華人女孩,簡直鶴立雞群。
回看她輟學6年來的闖蕩,Eva承認,她也曾經感到焦慮和恐懼,她的媽媽也不理解她為何從哈佛退學。但她仍然表示:“我看到法律數據的潛力,它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也可以幫助很多打不起官司的人。”
而即使創業的路上再苦再難,正因為她心裡早就有了想要實現的夢想——而那比一紙畢業證更重要,所以,她才熬到了開花結果的今天。
25歲華裔學霸男放棄MIT
最近和Eva一樣半路輟學然後斬獲成功的,還有一個25歲的華裔男孩。兩個人的創業經歷非常相似。
他叫做Alexandr Wang,今年25歲,同樣是在2016年大一的暑假選擇了從麻省理工退學。
Alexandr的家庭條件比Eva更好一些,他的父母是從事軍隊武器項目的物理學家,而他從小接觸奧數、編程、數學,在父母的悉心培育下,早早就展現出了程序員的天賦。
17歲時,Alexandr就帶著自己奧數的獎狀前往美國知乎Quora應聘兼職程序員,那時候他並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有學習成績。
正是這段兼職經驗讓他結識了創業的伯樂,這個叫做Lucy Guo的女士隨後和他一起創立了Scale AI這家數據分析公司。
同樣,即使父母反駁,Alexandr也是不管不顧選擇了輟學,當他看到人工智能這個新興的點開始,他就開始對自己未來展開了精細的構思——儘管年紀小,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當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那麼大學文憑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實力來實現心中的規劃。”
現在,Alexandr已經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靠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據悉,他的公司去年得到了一輪3.25億美元的融資,從而使他公司的估值上升到了73個億,而他本人的收入也被預估為1億美元左右。
不僅如此,他手上還有超過15%的原始股份,目前價值超過10億。
從這兩個華裔年輕人的經歷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些共同點,比如他們都是在人工智能剛剛初顯發展機會的時候就義無反顧的選擇入場,再比如即使他們選擇退學,心中的目標和未來的規劃也非常清晰。
這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當我們能敏銳的嗅到機會時,如果有把握、有清楚的構思、有詳細的未來規劃,就一定將它牢牢抓緊,不要讓機會轉瞬即逝。
而這兩個華裔年輕人的故事同樣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那一紙畢業證,而是學到的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