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看陸股市近況~
陸股市達人撰文
01
上半年的虧損之王
過去的7月和8月,是上市公司的“大考”。
7月發布了《財富》中國500強榜單,8月上市公司集中發布財報。
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今年上榜的500家中國上市公司總營收為62萬億元人民幣,與上年相比增長約17.4%,淨利潤為4.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9.2%。
總體形勢,一片大好;細看之下,慘不忍睹。
蘇寧易購,作為曾經實體零售界的老大,虧了433億,排行老三。
質疑聲不斷,身陷風波的滴滴,虧損493億元,排行老二。
這虧損界“帶頭大哥”,更是一鳴驚人,虧損780億元,這個數字居然是我國僅次於抖音的第二大短視頻平台——快手,虧出來的。
一年虧了780個億是什麼概念?
茅台一年的利潤是524億;也就是說,快手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虧掉了茅台一年半的利潤。
這是個別公司的情況,縱觀行業整體,形勢也不大樂觀。
2021年最慘的是教培和地產,一個被“雙減”,一個被“逼債”。
2022年最慘的是民航和豬企,一個被疫情折磨,一個變成了白菜價。
國航、東航、南航的業務量佔據國內半壁江山,營業收佔國內航司總營收57.31%。但在疫情影響下淨虧損持續擴大,總額達到409.59億元,佔全航司總虧損(670.9億元)超六成。
豬週期下行,“賣一頭虧一頭”的豬企也慘了,正邦科技一年虧了188億,不僅把過去15年賺的辛苦錢全賠進去了,還倒貼100多億。
然而,無論是快手、滴滴,還是今年的民航、豬企,看上去虧損很大,但要說起2022年的虧損之王還輪不到他們
——而是“公募基金”。
截至2022年8月31日,共14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披露了2022年中期報告。
縱覽公募基金們的報告,主題就兩個字:
虧損。
今年上半年,只有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商品基金三個分類基金錄得正收益。
剩餘的混合基金、股票基金、FOF、海外投資基金等收益均為負數。
公募基金合計虧損6356.32億元,為近三年同期數據中首次出現虧損。
股票基金平均每隻產品虧損近1億元!
202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利潤總額虧6300億。其中一季度市場“跌跌不休”,單季度虧損1.34萬億元。
而二季度受益於行情回暖、基金淨值上漲,單季度盈利近7000億元。
假如沒有4月份那波大盤反彈,這次中報出來,公募基金的虧損鐵定破萬億了。
02
哪家基金最慘?
2022年腥風血雨,資本市場經歷了黑天鵝事件,疫情、俄烏局勢、加息等事件攪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讓無數基民、股民連聲哀嚎。
其實這次的公募基金大虧並不意外。
只是沒想到一眾“明星基金經理”也翻車了,把虧損排行榜拿出來一看,好像是誰名氣越大,虧得就越多。
第一名:葛蘭。
葛蘭女神一個人,就給基民虧了112.50億,榮登榜首。
作為曾經膾炙人口的基金經理,號稱“醫藥女神”的葛蘭,過去在高位回落後經歷了超40%的大幅回撤,如果你是在高位接盤了中歐醫療,那麼100塊在過去一年多直接打了骨折。
張清華從2011年到2021年,成為千億基金經理,走了10年。但是葛蘭,只用了2年。
2019年-2020年,葛蘭迎來東風。
彼時,大健康概念站上風口,醫藥、醫療、醫械行業特別是其中的龍頭股受市場熱捧。她操盤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和淨值瘋漲,中歐醫療健康混和基金2020年報顯示:
“本報告期內,基金A類份額淨值增長率為98.85%。“
葛蘭一戰封神,成為讓萬千基民夜不能寐的“醫藥女神”。
每每想到這,結合時下醫療板塊的慘狀,忍不住感嘆一句:
家人們,你們要相信命運!
第二名:謝治宇,虧98.31億。
兩年前的一眾頂流明星基金經理,這一兩年無一例外的都不行了,謝治宇就是其中之一。
謝治宇在2020年還是挺出名的基金經理,因為那時候,他和張坤等人一樣,偏愛於消費主題,風格沉穩,不愛扎堆,投資追求性價比。
2020年,在貨幣寬鬆結構下,消費概念一頓猛漲。
成為一個不買茅台,管的基金2019、2020也能大賺62.87%、75.16%的男人。
到了2021年謝治宇的表現開始走下坡路了。
不過在“殺估值”的去年,謝治宇仍然保留著5.88%的收益率,跑贏滬深300指數11個百分點,也算看得過去。
但真正拉胯的就是在2022年,代表作興全合宜今年以來全面跑輸,興全合潤則不僅遭遇較大回撤,還在反彈行情中跑輸大部分權益類基金。
其實,這主要來源於他對形勢的誤判。
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前十大持倉主要聚焦在電子、醫藥、家電、傳媒方向。
這裡面電子醫藥、和傳媒今年至今表現是最不好的,也是基金階段性跑輸指數或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名:蔡嵩松,虧了78.98億。
作為新生代的頂流,我覺得蔡嵩松現在給大家虧錢賺錢多少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大家買他,純粹是因為蔡嵩松=芯片,蔡嵩松已經是一個符號。
但個人認為他就是個梭哈半導體的賭棍。
漲了蔡總,跌了“蔡狗”的名言在過去兩年也是出了名的基金圈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類敢於大膽all in一個賽道的基金,收益波動大也是必然。
畢竟人家蔡總是真的懂半導體。
他15歲便錄取中科大少年班,25歲便頂戴芯片設計博士學位入職天津飛騰,而後者位列美國實體清單,這是什麼地位大家可想而知。後來,未滿30歲的他加入華泰證券從事計算機研究正式進入金融圈。
當上基金經理前,而立之年的蔡嵩鬆就已經完成了科研、實業、投研的進化。所以從背景來看,他死磕半導體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就是他的能力圈所在。
從紙面上看,集中於單一的行業,很難不被界定為賭博。然而蔡嵩鬆自己卻不那麼認為,他覺得自己並不是為了選擇半導體賽道,而是基於這是未來5-10年景氣度最高的行業。
03
“韭菜”賠錢,基金吃飽
雖然公募基金成了今年上半年的虧損之王,但基金公司卻在賺錢。
在已有數據的基金公司中,僅有4家虧損。換言之,有9成基金公司實現盈利,其中有6家上半年的淨利潤突破10億,包括兩家在上半年基金利潤虧損了超過500億元的頭部基金公司。
虧得最多的基金,成了賺得最多的基金公司。
感情受傷的只有基民?
其實這和公募基金的運作模式有關。
基金公司靠管理費賺錢,管理費按照基金規模每日計提,以股票基金為例子,年化的管理費為1.5%。
你買基金時付出的申購費不是給基金公司的,那是給銷售渠道的。
基金公司的生意絕對是門好生意,原因主要在於它的規模效應,管理1個億和管理100個億的收入差100倍,但是成本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公募基金賺錢主要靠基金管理費賺錢,目標是要把基金規模做大。比如50億的規模,一年能有1億的管理費,是個很可觀的收入了。
故而投資者和公募基金公司的目標其實是有一點偏差。
這個模式下,基金不會完全真心為大眾炒股,基金買的人越多,資金盤越大,獲得高收益的可能越小,這時候基金經理甚至會放棄一部分收益,把很多資金放在一些風險小收益小的標的上,來穩住這一幫投資者。
而私募基金公司賺錢是參與盈利分成的,業界標準是20%,幫你賺了100萬,私募基金分成20萬,所以私募基金公司更有做多的慾望。
正是因為有高利潤,所以有些私募基金會不惜違法操作股票,獲取內幕消息或者做莊坑散戶,比如以前的私募大佬徐翔。
簡而言之,旱澇保收的盈利模式,使得就算經歷二級市場的劇烈波動,絕大多數公募基金公司也是盈利的,虧錢的是基民。
絕大多數投資基金或股市的人,其實都是虧錢的。
不僅是今年,每年都有80%的人在基金上虧錢。
這些人大多數並不了解基金投資的本質,把基金當股票去炒,這就是基金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好比,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大老虎。 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 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所以單純談虧了多少沒有多大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你是否跑贏了大盤大盤跌回撤10%,你回撤8%,這叫跑贏了大盤是否跑贏了你買的基金你買的基金跌了30%,你的持倉浮虧15%,這叫跑贏了基金。
買基金是一項長期投資,可數據顯示,大多數基民持有期不超過一年。
更有甚者,完全是看天買賣:
一天大漲,沖沖衝,買買買;
連續的幾次大跌,心態瞬間崩了。完了,牛死了,趕緊贖回;
反彈行情啟動,抄底抄底;
不玩了,再也不玩了。
大多數人的投資行為,都有明顯的“羊群效應”。
什麼是羊群效應呢?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
在一群羊面前設置了一個柵欄,領頭的羊縱身一躍跳過柵欄,後面的羊也跟著跳過去。
接下來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員將柵欄移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裡時,仍像前面的羊一樣跳了一下,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這就是“羊群效應”。
所以,有經驗的牧民在放牧時,往往只要控制好領頭的羊,這樣羊群就不會走丟了。
簡單來講,“羊群效應”可以理解為一種從眾心理,跟風、隨大流,別人幹什麼,我也乾什麼。
從歷史上基金發行規模,就可以明顯看出基民追漲的瘋狂程度。
2007年大牛市A股站上6124點,掀起全民炒股買基,期間1天新發基金就能募集超1000億。
而當大盤跌到3000點以下,新發基金就變得沒人搭理了,一個月時間也才募集到16億。
投資必須反人性:
別人樂觀時要悲觀;別人悲觀時要樂觀。
好的買入點,都是跌出來的;好的賣出點,都是漲出來的。
只是人們的操作往往相反,等到漲起來了,才進場;等到跌起來了,才賣出。
就算一時僥倖,買對了一兩隻股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拉長時間線來看,這種投資心態,一定會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