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企業領導者如何實施ESG

 GCIOSGF Newsletter: 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會訊:



今年九月,世界排名第一的華頓商學院率先推出ESG專業的MBA課程;哈佛商學院在課程中要求學生質疑資本主義的真正目的;哥倫比亞商學院也訂下目標,要成為社企領域的美國領導大學。

是什麼讓這些全球排名前幾大的商管學院,開始轉向?

答案是,Z世代。Z世代的學生們,他們對「最優質企業」的嚮往,轉變了。

根據職業網站Zety去年調查,95%的Z世代族群希望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而不僅僅是生計來源;有超過7成的人表示他們願意減薪,以換取「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Z世代反擊「股東優先理論」,更看重永續、群體利益

雖然「股東優先理論」是近代企業管理重要的概念,但不少人質疑,這個想法將使資本家們的財富持續增加,勞工階層難以翻身,進而加劇貧富差距;此外企業不擇手段的追求利潤,也無助於社會群體利益。

在永續成為普世價值的當下,不少商業人士不再只看股東報酬極大化,而更重視讓所有企業相關人——社會、供應商、勞工等,成為獲利最大的群體。

就連傳統商學院也針對他們的課程做出調整。

如華頓商學院目前開設了30多堂永續課程,是5年前的兩倍,其ESG倡議副院長赫尼什(Witold Henisz)就表示,「學生們希望自己正在創造價值並做好事。」

哥大商學院的社企課程,學生選修比例,也從15年前的25%上升到50%。這類課程要求學生去思考社會兩極化的後果。

這些名校把永續精神編入課程設計,會帶來什麼改變?它,將加速企業的永續發展。

哈佛的助理教授羅恩(Ethan Rouen)指出,「現在的討論已經不像從前,關注為何企業要做ESG,因為企業本來就應該做,我們現在談的更多是企業領導者如何實施ESG。」

商學院的轉變,其實不是突然急轉彎,而是「重拾」商學院的初衷。

不再只看股東報酬,商學院重拾初衷要與社會永續共存

華頓商學院的創辦人在1881年創立學院時,就曾表示,希望幫助企業去解決社會問題。哈佛商學院的成立使命則是,培養「取財有道」的領導者。

但這些崇高的使命隨歲月被淡化,從70年代「股東優先理論」被提出後,這個極大化股東報酬的觀念,就取而代之,成為過去50年來,商學院最鮮明的主題。

目前永續發展仍然是選修項目,有朝一日,它將成為必修,從此顛覆傳統MBA課程的設計,同時也培養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企業領導人。

商管學說歷史

■ 1880至1890年代:由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的科學管理,成為商管學的開端,強調以工業及流程管理達到有效率的生產,強調邏輯、經驗,避免無效率。

■ 1940至1960年代:開始注重勞工權益,勞資關係的管理學興起,由另一位泰勒(George W. Taylor)為代表,他提倡勞工應有自立工會、與雇主協商勞動條件的自由。

■ 1970至2000年代:弗里曼(Milton Friedman)提出的股東優先論,成為近代商業管理主流,提倡企業只有一項責任,就是極大化股東報酬,其他人的利益都擺在股東後。

■ 1980至2000年代:出現與股東優先論相反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不只為股東服務,也要考量員工、客戶、供應商等的群體利益,才能維持長期繁榮。

■ 2000年代後:企業社會責任、ESG的討論出現,提出企業應遵守道德規範,並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也納入公司評價的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ciosgf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

The truth is indeed in the hands of a few, how to define?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Merry Reading Time, Host: WP  Edit: OF Discussing "Who holds the truth?"   1,the story of the woman of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