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GCIOSGF 會訊:養分時間~

言不可盡善”

“假話全不說,真話說一半。”——季羨林

在人的一生中,會與許多人打交道。有的人心直口快,有的人心懷叵測。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需要運用不同的說話技巧,因為只有說話有分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季羨林先生在其豐富的人生經歷中總結了兩句關於說話的名言。

"不說假話",這是在提醒世人,謊言說得越多,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就越大。

"真理的一半 "是在告誡我們,多說多錯,少說多錯,小心行事才是應對世界的方法。

語言是一種溫度,太冷會讓人覺得無動於衷,太熱會燒到對方。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語言的 "溫度 "呢?

在《王陽明全書》中,記錄了王陽明(原名王守仁)不凡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人生智慧。

其中就有3句關於王陽明勸誡世人說話之道的話,可謂是道出了說話的智慧。


01:“言不可盡善”

王陽明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說真話。

然而,人們常說,"忠言逆耳"。有些真話其實更難被接受,所以王陽明認為,說真話的時候,也要分對象、分場合。

因此,王陽明勸告世人:"言不盡意"。

這就是說,我們在與人交流時,不能只說好話,說順耳的話。

如果你只說好話,別人會認為你不夠真誠,會顯得你很虛偽。

特別是在與好朋友的交往中,只說好話會讓你顯得很 "假",對方也不敢與你有更真誠的交流。

子曰:“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對於那些真誠相待的人來說,如果我們不說實話,那麼就會顯得我們很無禮,可能會失去一個親愛的朋友。

而對於那些不講信用的人,我們掏出心窩子的話,那怕是口誤,也可能因此受騙。

但是,面對一個難以分辨誰是真誠,誰是虛假的現實世界,我們應該像王陽明所說的那樣,"言而無信"。

真話需要說,但不能隨便說,不是所有的話都應該是好話。


02:“善不可盡言”

人們喜歡聽好話,因為我們都希望從心底里得到別人的認可。

但即便如此,我們在讚美他人時也要把握好度。

過度的讚美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覺得你是假的,從而難以信任你。

因此,王陽明告誡世人:"善不能盡言"。

這就是說,當我們讚美他人時,不應該走得太遠。

說白了,其實就是在教我們一種更高級的 "拍馬屁 "的方法,即讚美的話不要說得太滿。

適當的讚美之後要懂得及時閉嘴,留下有意義的韻味讓人體會,這就是說話的智慧所在。

就像我們看電視劇時,會嘲笑和珅隨便把讚美的話掛在嘴邊拍皇帝的馬屁,而佩服紀曉嵐既能表達讚美,又懂得適可而止。

說好話是第一要務,但說得恰到好處是一種知易行難的智慧。


03:“少妄言,多忍讓”

王陽明的意識形態被概括為三個方面。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讀完《知行合一》,你可以從他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智慧中體會他在這三個方面的智慧。

而要真正做到這些,就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顆大的心來做。

王陽明曾在他的一封信中寫道。

"凡今日論我者,若能取之為善,是磨礪切磋我也,則於我無非是警惕修身養性之處。"

這意味著所有談論我或詆毀我的人,如果能給我帶來幫助,就是對我的激勵。那麼,對我來說,這些話就是警惕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的地方。

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以德報怨"。

很多人管不住自己的嘴,總喜歡說一些刺耳的話,其實他的心並不壞。

但在別人眼裡,嘴上總是說人壞話,通常不是一個好的性格。

所以在與人溝通時,我們要做到兩點:一是少冒昧;二是多忍讓。

"少冒昧",就是不要說得太多,惹禍上身。

"多忍讓",就是面對別人的無禮、誹謗,不必顧忌。

這樣,我們就可以少一些焦慮,少一些紛爭,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ciosgf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

Merry reading Time 『A world without complaints』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Host: VNP Edit: OF Topic:  『A world without complaints』part one   ◆你決定著不抱怨關係的路線,關係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成長。 ——美國總統 歐巴馬 
 ◆人與人的關係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