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寺和廟的起源和差別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主講:陸宗教史專家

文章:史記達人

校閱:本會會務

2022 7 20 下午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

要欣賞中國古代的建築之美,寺廟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活化石”。

無論是恢弘壯麗承載著盛唐氣象的五台南禪寺,還是至雅至純集合了大宋氣韻的福州華林寺,都是建築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當然,很多人去寺廟並不是為了尋求建築之美,而是懷著求神拜佛的目的。

在民間俗語裡,寺廟早已成為一個固定名詞,反正都是祈求庇佑之所。但認真考據就會發現,寺和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如同仔細想想會意識到求神和拜佛也不是一回事。

古代文人對此是有清晰區分的,根本不會混用。

比如杜甫的《武侯廟》會明確寫“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則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那麼,涇渭分明的寺和廟,各自代表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寺非佛而屬官

要論古代最成功的文化輸入,那肯定非佛教莫屬了。它進入中國後,飛速完成了宗教普及,很快就變得家喻戶曉。

這個宗教不僅贏得了升斗小民的頂禮膜拜,也成為不少文人逸士的第二信仰。

當然,佛教傳入中國後已經進行了徹底的本土化,禪宗和印度佛教根本就是同源而異形。近兩千年過去後,不少詞語都已經和佛教緊密綁定,比如寺廟。

但實際上,無論是寺還是廟,它們的出現都遠早於佛教。

寺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比佛教在印度的誕生還要早幾百年。 《說文》中對它有明確的解釋:“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治也,官舍也。”

佛教

早期的寺其實就是官府和朝廷的引申,指的是官署辦公的地方。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很多政府部門的名稱中都帶有寺這個字,比如大理寺、鴻臚寺、光祿寺等等。

寺這個字和佛教產生淵源要追溯到它傳入中國的那段時間。相傳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夢到12金人,覺得甚為神異,認為是大吉之兆。太史為他解夢後,漢明帝才知道自己夢到的是佛。

隨後,他就命人將佛法請到中原,開啟了佛學東進之路。

有了官方背書後,佛教在中原大地的傳播就進入了快車道。

佛教剛入長安的時候,所有的信徒都被安置在鴻臚寺。因為後者在當時是負責對外交流的,只有這裡才有熟悉梵語的翻譯人才,可以和來自印度的僧侶們順利溝通。

不過鴻臚寺畢竟是朝廷辦公的地方,不可能長期收留僧人,還是得專門建一個供他們修行和居住的地方。






公元68年,這個場所正式完工,因為和鴻臚寺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新居就被賜名白馬寺。

它是佛教入中原後的第一個落腳地,因此後續的禪院命名就都取一個寺字,慢慢的寺這個字就逐漸和佛教聯繫在一起。

民間之所以會對寺的來源產生誤解是因為大家之前沒接觸過。

大理寺、鴻臚寺和光祿寺這些機構都設置在中央,基層根本不設點。對於長安以外的民眾,這些機構完全沒有耳聞。

近代知識開始普及後,政府部門的名稱又完全換了模板,官方機構從此與“寺”無緣。

因此在佛教普及後,白馬寺、法門寺和少林寺這些地名逐漸被大眾所熟悉,普通百姓自然會認為寺的起源就是佛教。

廟祭神而崇祖

雖然大部分人習慣性把寺廟放在一起說,但只要仔細想一想自己去過的寺廟,就可以發現:無論在哪個地方,寺都是僧侶修行和供奉之地,而廟和佛教則完全沒有關係。

廟這個詞出現的比寺還早,它最早是作為祖宗祭祀之所出現的。中國古代沒有宗教崇拜,但是有祖先崇拜。當時的人認為祖先去世後不會消失,而是會成為鬼神,需要一個專門祭祀和供奉的地方。

這個地方在民間叫做祠堂,在權貴階層的祠堂就是廟。比如大部分人熟悉的都是皇帝的廟號,比如唐太宗、漢武帝等等。

這個廟指的就是太廟,廟號是後世子孫祭奠時對他們的稱謂。

《爾雅》對“廟”有清晰的記載:“廟,貌也,先祖形貌在也。”古代是禮法社會,廟的規制是和人的階級等級嚴格綁定的。天子是七廟,卿就只有五廟,不能踰制。

不過到了漢朝以後,廟的含義又有了新的擴展,它開始從權貴階層流入民間,當時的人把民間祭祀的一些神社也稱之為廟,用來追諡、敕封一些重要人物,比如孔子廟、關帝廟和武侯廟等。

隨著廟宇的增多,它的使用不再局限於天子的追諡、敕封,很多民間傳說裡的神仙也有了自己的廟宇,比如龍王廟、土地廟、財神廟等等。

不過古代人民認可的神仙,大部分都是曾經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聖賢英雄,用廟宇紀念他們和其供奉祖宗的初衷並不衝突。

不少人把廟和宗教建築混為一談,這是完全錯誤的。

古代對宗教建築的命名有著嚴格的模板,佛教建築命名多以“寺、院、庵、堂”為主,而道教建築則是以“宮、觀”為主。

其實寺和廟還有一個隱形的區別,那就是它們的規模。寺院的規模一般都是比較龐大的,不僅有大雄寶殿,還有各種偏殿和廂房。

一些著名寺院還有佛塔這樣的大型建築。而且為了讓僧人住得舒服,一些寺院還會配備小花園、練武場等生活設施。

而廟宇就不一樣了,大部分民間的廟宇都只佔據很小的一片空間,頂多有個廟主居住的小偏殿。

只有皇家修建的大型廟宇才會有堪比佛寺的規模,但它們的數量很少很少。

因為不是宗教建築,所以廟宇一般沒有專人去打理,因此現實中我們能看到破廟或者是荒廟,但很少見到荒寺。

寺院

滅寺興廟運動

寺廟雖然經常被放在一起說,但實際上差別很大。

皇家對廟宇的態度比較隨意,大部分統治者是放任自流,偶爾會扶持一下。

但是對佛寺態度卻兩極分化,頗為曖昧。崇佛者大力推行,派人不遠萬里求取真經;抑佛者對其憎恨無比,甚至會在全國范圍內瘋狂打壓。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也就是三武一宗滅佛,即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後周世宗柴榮滅佛。

The End


匯集世界菁英,掌握最新資訊動態,於世界各大主體接軌,創新,競技 ,溝通,交流,友誼 Gather the world's elites . Grasp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rends, connect with the world's majors( main enterprises)players,innovation,competition,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friendshi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ciosgf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

These are the tips people follow you!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Host: WP  Edit: OF Today’s merry reading time, we have discussed these issues. And each had their own opinions. W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