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去年,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聞發布會上直言不諱強調:“房地產領域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 “灰犀牛”是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高達96%,戶均持有1.5套房,41.5%的家庭持有兩套及以上的房產,數量約為1.36億。
有專家表示,過去五年的房地產金融化,帶來了房價的透支、需求的透支、支付力的透支和供應的透支。首先是 房價透支,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平均房價從7476元/㎡上漲至10219元/㎡,上漲36.7%,這僅僅是平均值,許多熱點城市漲幅明顯超過了100%,此外貝殼研究院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平均房價收入比為12.9,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國際標準,房價收入比合理區間為3-6。
其次是支付力的透支,公開數據顯示當前按揭餘額超過38萬億元,另一方面來源於居民槓桿率飆升,過去5年全國住戶貸款佔總貸款餘額從29%升至57%,居民槓桿率從40%增長至62%,有20座城市居民槓桿率超過了200%,其中蘭州、西寧、貴陽、太原等城市居民槓桿率達到了400%上下。最後是供應的透支,易居研究院數據,70城廣義庫存已達10億平方米,廣西防城港的廣義庫存需要消化17.5年,廣東肇慶的庫存需要11.9年才能完全消化。
好消息是,隨著樓市的不斷調控,進入2021年下半年後,樓市出現了迅速轉冷的情況,新房價格指數出現了罕見的“三連跌”,與此同時房企也經歷巨大考驗,“金九銀十”期間,超9成百強房企業績同比下滑,其中某負債接近兩萬億的房企,更是出現了“攤牌”行為,明確表示沒有錢還債了,後續央行解釋道:該房企出現風險主要源於自身經營不善、盲目擴張,但著實讓不少購房者捏了一把冷汗。
隨著時間來到7月,各大機構發布了房價數據,至此2022上半年的的房價得以呈現。具體來看,納入統計的310餘座城市中,162座城市出現了下跌,下跌數量相較年初增加了60%。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觀察具體城市的話,不難發現房價下跌的城市以北方城市為主:金昌環比下跌10.26%、德州環比下跌9.76%、榆林環比下跌7.57%、青島環比下跌6.77%、煙台環比下跌6.49%、保定環比下跌6.48%、漢中環比下跌6.14%、北京環比下跌5.97%、咸陽環比下跌5.16%。
除了上述城市外,天津、鄭州、石家莊、哈爾濱、商丘、南陽等城市也出現了持續性下跌。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北京,每平米環比下跌了4050元,廈門每平米下跌2043元,天津每平米下跌1145元。事實上,即使是許多北方大型城市,其房價自2017年、2018年開始就出現了持續性的“陰跌”,比如青島當前房價據最高點相差22.8%,天津據最高點相差21.8%,鄭州據最高點相差13.1%,北京據最高點相差15.8%,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天津還發布了“限跌令”防止房價出現亂跌的問題。
為何北方城市房價會出現集體“失守”的問題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在樓市不斷調控下,許多北方小城市房價泡沫在快速消除,因此房價出現了持續性下跌。其二是人口的不斷流動,隨著樓市的不斷“分化”,人口集中流向熱點城市,根據相關資料顯示,4個一線城市中,有3個南方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10個南方城市,顯然南方城市更加吸引人口流入,房價有所支撐。最後是南北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近幾年也在持續增大。
問題在於,未來南方城市也會出現集體“失守”的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有兩點可以證明:首先是根據“房價輪動效應”來看,房價的漲跌往往都是能級越大的城市造成的影響越廣泛,除了北京以外,深圳自出台“二手房”指導價後,房價也出現了下跌的情況,上海與廣州樓市同樣在遇冷,換言之,受到“房價輪動效應”的影響,未來許多城市的房價泡沫會逐漸消除,具體表現為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增加。
其次是根據住房供需關係來看,住房本質上也屬於一種“商品”,其價格自然也會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上文已經提到過,當前樓市的住房供應已經完全過剩,許多城市去化週期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但反觀住房需求,也就是人口總量,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問題:根據《中國人口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人口拐點最快可能就在2-3年後,到2050年我國人口將減少至12.64億,2100年減少至6.85億。
自2016年起,中國新增人口數量就在持續遞減,2016年出生人口數量為1786萬人,2020年出生人口數量降至1200萬人,專家預測2021年出生人口數量將降至千萬以下,僅為996萬人,從出生率來看,2016-2020年人口出生率從13.57‰跌至8.52‰。由此可見,當人口真正進入“負增長”趨勢後,住房供應將進一步過剩,未來多餘的住房可能會面臨“無人接盤”的問題。
克而瑞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房地產總結與展望》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末,CRIC監測的100個重點城市庫存量達到了6.1億平方米,已經十分接近2014年“去庫存”之前的庫存規模。問題在於,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前許多開發商依舊在樂此不疲地拍地建房,正如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強調的那樣:
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The End
匯集世界菁英,掌握最新資訊動態,於世界各大主體接軌,創新,競技 ,溝通,交流,友誼 Gather the world's elites . Grasp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rends, connect with the world's majors( main enterprises)players,innovation,competition,communication ,exchange and friendshi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