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美國國名的來歷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趣談歷史~

與談人:陸史學家

                本會會長

 記錄:  會務


美國最早的中文名字叫“呵嘪哩噶”,相信在座沒幾個能讀出來的,後來如何改成了“美國”?




首先,來聊一下美國英文名字的由來:

1492年的10月12日,這一天,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子,他航海時意外到達了美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美國人稱之為“哥倫布日”,並將其設定成一個全國性的節日,類似國慶節。

然而,美國並沒有用哥倫布的名字來命名,而是用了“America”來命名,這顯然是另外一個人的名字。

事實是哥倫布雖然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可當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來到了一片新大陸,還以為自己到達了印度,並且堅持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此,他就喪失了為新大陸命名的機會。

而後,一位意大利學者對哥倫布的發現產生了質疑,為了探尋真相,他花費了很大的努力,終於來到了哥倫布口中所謂的印度大陸,經過一番考察和研究之後發現,這裡跟印度一點關係都沒有,分明就是一個全新的大陸。

這一發現,舉世矚目,於是,這位名叫Amerigo Vespucci的學者,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片新大陸,So ,美國就叫“America”了。

再聊聊如何演變成“美國”二字的

1776年,美國獨立之後,主動與中國展開貿易往來,當時是乾隆皇帝在位時期,乾隆根本分不清美國人跟英國人有什麼區別,因為他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而且都說英文,所以,乾隆一直把美國人當成英國人。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早在美國之前,英國就已經跟大清朝進行了長時間的貿易往來,而且合作的還算愉快,雙方都比較信任,美國一來就得到了信任,他們當然是比較開心的。

對於英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鬧心的誤會,為了能跟大清朝合作,自己不遠萬里開闢了航線,現如今,美國卻來撿現成的便宜,要分一杯羹,這顯然會減少英國的合作機會,降低自己的利益,所以,英國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於是,英國商人就提出了抗議:英國是英國,呵嘪哩噶是呵嘪哩噶,雖然同樣講英語,但是國旗不一樣,他們跟我們不是一夥人,他們不值得信任,不要跟他們合作。

直到這個時候,清朝人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一個“呵嘪哩噶”,這便是美國最早的中文名。

呵嘪哩噶,這4個字來自美國英文名的音譯,說白了就是聽聲音寫漢字,跟“三克油”同理,是一種極其劣質的翻譯,非但不能表達含義,而且讀起來十分拗口,所以,古人很快就摒棄了這一名字。經過一番研究之後,清朝官員終於分清了英國人和美國人的不同之處,也記住了美國國旗的樣子,美國國旗非常花哨,人們戲稱為“花旗國”。

這個名字並非是官方提出的,而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外號,但是這麼稱呼美國的人非常多,至於清朝官方給美國取的名字,則是“彌利堅”。

古籍《海國圖誌》是這樣記載的:

彌利堅無國王,止設二十六部頭目,別公舉一大頭目總理之,故名其國育奈士迭國,猶華言總理部落也,夷圖及貿易通志譯曰兼攝邦國,亦以其無國王之故,則育奈士迭亦地名,故仍以“彌利堅”稱之。

再後來,美國的中文名又經歷了一番演變……

1844年,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中,美國自稱“亞美理架合眾國”,清朝對於這個名字表示認可。

1848年,徐繼畬對美國的名字進行了一次全新的翻譯,結果是“米利堅合眾國”。

不難發現,清朝在剛開始接觸美國的時候,其實是瞧不上人家的,包括很多西方國家,也都瞧不上,所以給他們起了不少外號,面對美國的時候,喜歡稱之為“米夷”或“米酋”,面對法國的時候,喜歡稱之為“法夷”或“法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漸漸發現,西方國家非但不是蠻夷,反而還是發達國家,於是就有了“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師夷長技以製夷”的觀念,所以,一些帶著明顯歧視性的譯名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褒義的譯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梁啟超1901年在《立憲法議》中對西方國家的稱呼,他將美國稱之為“美利堅”,將英國稱之為“英吉利”,將德國稱之為“德意志”,將法國稱之為“法蘭西”。

在中國文字裡面,美、吉、利、德、志、蘭都是具有褒義的漢字,是有一種褒獎的含義在裡面,這種褒獎並非諂媚,而是敢於正視對手的優點,這也正展示了華人的心胸!

其中,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一直沿用到今天。對於“美利堅”這樣的名字,當時有些人是持反對意見的,比如清末的戶部尚書徐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ciosgf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

The truth is indeed in the hands of a few, how to define?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Merry Reading Time, Host: WP  Edit: OF Discussing "Who holds the truth?"   1,the story of the woman of the ...